穆宗李恒是唐朝的第13个皇帝,宪宗李纯的第三个儿子,出生于贞元十一年(795)七月,母亲是郭子仪的孙女郭氏。郭氏虽然地位高贵,但宪宗和她的夫妻感情很一般,一直没有立她当皇后,所以刚开始李恒没能以嫡长子的身份成为太子。
元和四年(809)闰三月二十一日,宪宗立了纪美人给他生的大儿子李宁当太子。李恒似乎与皇位无缘,但人有旦夕祸福,两年后,元和六年(811)闰十二月二十一日,太子李宁因为生病去世。
宪宗悲痛万分,只有继续选择接班人,他和宦官吐突承璀等人想按顺序立老二李恽当太子,但李恽的母亲出身实在太低微,在史书中甚至连姓氏都没留下来,朝中大臣们死活不同意。当时的宪宗,还是一个凡事喜欢和大臣商量着来的英明皇帝,就听从了大臣的意见,尽管和老婆郭氏不对眼,还是选择了郭氏的儿子李恒。元和七年(812)七月十九日,宪宗立李恒为皇太子。
虽然被立为太子,但宪宗并不喜欢李恒。一是因为和李恒母亲郭氏感情不好,恨屋及乌,自然影响到和儿子的关系。二是宪宗和郭氏是近亲结婚,郭氏还是宪宗的姑姑,生的儿子李恒身体素质和智商都不行,性格比较温和,办事优柔寡断,和敢打敢拼的父皇很不像,所以宪宗多次想改立李恽当太子。
在东宫战战兢兢的李恒难免没有其他想法,一直没有当上皇后的郭氏对夫君也满腔怨恨,所以元和十五年(820)正月二十七夜里,宪宗突然死亡,确实是宦官陈弘志所为,但也难保太子李恒和母亲皇后郭氏没有默许甚至暗中参与。人是陈弘志杀的,但陈弘志背后的指使者,极有可能是李恒和郭皇后。
几天后,闰正月初三,李恒正式登基升级为穆宗。不管他和父皇的关系如何,李恒上位后,首要问题就是巩固宪宗的削藩政绩中兴大业,并发扬光大。他确实也想往这个方向努力,但无奈智商着急,一不小心就给搞砸了。即位的第二年长庆元年(821)正月,穆宗下诏将两税法的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推广到河北地区,还开始收以前不收的盐业税。穆宗此举是想通过收回财税权力,加强对河北的控制,但却动了河北军人地主集团的奶酪。
更有甚者,穆宗还下令在河北实行“销兵”政策,就是强制性的裁军,规定每年每一百个士兵中可以自然减员八个不再替补,给将军们每年百分之八的退伍裁军指标。穆宗的算盘打得很如意,觉得这样坚持十年,就可以裁掉河北藩镇百分之三四十的军队。
穆宗的理想很丰满,却没有想到他一手收钱一手裁军,已经把河北军人往绝路上逼。河北地区本来就刚刚平定,人心尚未归附,既然皇帝不给活路,那也别怪人家给你玩命。恰巧这时穆宗又用人失误,刚任命的卢龙节度使张弘靖处事乖张,对将士非打即骂,还克扣军饷,惹了众怒。卢龙军人就绑了张弘靖,推举将军朱克融上位。河北的反抗之火一下子点燃。
不久,成德发生动乱。当初穆宗死活不听劝,非要派曾经两次带兵攻打成德,和成德军人有血海深仇的田弘正去当成德节度使,没多久,田弘正和家属亲兵300多人就被成德军人杀掉,被裁撤的退伍军人纷纷加入叛乱队伍中,推举王庭凑上台。穆宗派当年帮助父皇削平藩镇的老臣裴度率15万军队前去讨伐,但又听信奸臣谗言,不给裴度任何临机专断之权,处处掣肘,导致平叛没有任何进展。到了年底,军费困难,就赦免朱克融,专砍王庭凑。
成德还没消停,魏博又乱了,田弘正的儿子,当时任魏博节度使的田布压不住军人,被逼自杀,史宪诚被推上台。至此,河北三镇全部再次叛乱,史称“河朔再叛”,从此朝廷就与河北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僵持状态。但是,除了河朔三镇外,其他地区的藩镇还在朝廷的控制之下,宪宗的削藩成绩总算没有完全付之东流。
除了把父皇的河北削藩大业搞砸,穆宗还把宪宗晚年的奢靡之风发扬光大。公元820年闰正月二十四日,给父皇的守孝期刚结束,穆宗刚脱下丧服,就在二月初五,在宫里搭戏台唱大戏,看杂技,赶紧吃喝玩乐。二月十五日,又去神策军看胸口碎大石和掰腕子表演。八月二十四日,调集神策军两千人马,不是搞军事演习,而是去给他修皇家园林,挖鱼池。九月重阳节,又要搞个大趴。大臣们苦苦劝说,皇上,虽然您已经脱下丧服,但三年守孝期还没过,现在搞这个不合适。穆宗根本不听,照样是马该跑、舞照跳,一片太平盛世无忧天子的模样。
皇帝不关心朝政,大臣们没有了主心骨,也就失去向心力凝聚力,开始拉帮结派,党同伐异,互相倾轧。正是在穆宗时期,持续四十多年,历经六朝皇帝,将朝廷几乎所有大臣都卷进去的牛李党争正式形成气候。
早在宪宗元和三年(808)的科举考试中,牛李两派就结下梁子。当年举人牛僧孺、李宗闵在考卷中抨击朝政,宰相李吉甫认为两人是在含沙射影攻击自己,就在分配工作时,把本来成绩很优秀,可以留在翰林院培养重用的牛僧孺、李宗闵给发配到地方基层,让他们改造思想。李吉甫下手太狠,引起了朝廷大臣的强烈反弹,学生们说了几句实话,就被如此打压,以后还有没有人敢说话了。大臣们一致为牛僧孺、李宗闵鸣冤叫屈,谴责李吉甫压制言论,搞一言堂,宪宗只有把李吉甫贬到淮南当节度使。
13年后,到了穆宗长庆元年(821)三月,朝廷又发生了一起科场案。此时李吉甫已经去世,儿子李德裕成长起来,在朝廷任翰林学士,李宗闵也当上了中书舍人,都是负责给皇帝写大材料并参与机密决策的红人。在科举考试中,主考官开后门,录取了李宗闵的女婿等权贵子弟,想走后门却没走成的其他大臣不干了,向穆宗举报考试不公平。穆宗就问李德裕是不是这回事。李德裕对李宗闵当年攻击自己父亲李吉甫的行为怀恨在心,当即就说:确实如此,科举考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风向标,李宗闵却敢这样干,这股歪风邪气必须刹住。穆宗就下令重新考试,将李宗闵的女婿等人全部刷下去,还把李宗闵赶出朝廷。李德裕、李宗闵就此势不两立。
长庆三年(823)三月左右,朝廷空缺出一个宰相。当时牛僧孺已经当上户部侍郎,李德裕也做到御史中丞,两人都有资格当宰相。李德裕父亲李吉甫的死对头李逢吉,在此事上拥有发言权,自然推荐了牛僧孺,还把李德裕赶到浙西当观察使,这一去就是八年没能调回朝廷。这下李德裕和牛僧孺的仇恨也就被点燃了。两边阵营形成,以牛僧孺、李宗闵为一方,被称为牛党,以李德裕为另一方,被称为李党。牛李党争正式上场。
朝廷分裂、牛李党争局面的出现,穆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正是他长期不关心国事,没能以强有力的手段控制住朝局,才搞得文武百官四分五裂,再也不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穆宗对此不以为意,当皇帝嘛,不要那么累,有些事不必放在心上,依旧心安理得,我行我素。
长庆二年(822)十一月二十四日,穆宗在宫里和一群太监打马球。正打到兴头上,一个太监突然从马背上摔下来。这个太监摔得怎么样倒不重要,关键是他这一摔,却把穆宗给吓了一大跳,当时就中风走不了道,连续多天深居内宫,大臣们都不知道皇帝到底怎么样。宰相裴度、李逢吉连续上了三道折子叩问圣安,皇上,如果您真不行了,就早点安排后事选接班人吧。
十二月初五,穆宗身体勉强恢复一些,召见文武百官。李逢吉、裴度请求立嫡长子李湛为接班人,穆宗表示同意,并于两天后即十二月初七,正式下诏册立李湛为皇太子。
此后穆宗病情有所好转,但一直没有完全康复,又像老爹一样迷上了长生不老药,金丹吃来吃去,就在长庆四年(824),他而立之年的正月二十,旧病复发。两天后,正月二十二夜里,穆宗驾崩,留下一个日渐崩坏的江山给16岁的太子李湛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中国正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